努力还欠账 积极绿未来
2019/02/18
央视网消息(焦点访谈):长江中游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“脊梁”,长江在流经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时,有多条支流汇入,还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。这片区域人口众多,工厂林立,在过去几十年里也留下了一堆生态欠账。一方面,欠账怎么补上?生态怎么修复?另一方面,经济怎么发展?产业怎么升级?肩负着保护和发展的双重压力,长江中游的地方政府和企业面临着哪些困难?作出了哪些努力呢?
几对天鹅悠闲地在水中漫游,水边绿树成荫。这样的场景很难想象是在一个钢铁企业的污水处理中心。
原来,这家企业通过治理把生产排放的污水进行了净化回收利用。不过在十几年前,这里还是一个污水堆积的泥塘,厂区的面貌和环境也与现在大相径庭。
这家企业叫做新冶钢,位于湖北黄石,始建于1913年,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最早的特钢企业之一。新冶钢下属的东钢厂区毗邻长江,建成于50多年前。
今年50多岁的张全安在东钢厂工作生活30多年,东钢厂曾经的高排放对当时环境造成的污染让他记忆深刻。他家就住在厂房的周围,白天如果把窗户打开,家里面都是厚厚的一层灰。这样的工业污染不仅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活,也逐渐侵蚀着长江的生态。
湖北位于长江中游地带,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的便利,沿江不少地区布局着众多的工业企业,而黄石市就是长江沿岸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,城中密布着大约7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。
新冶钢十几年前灰头土脸的环境,是当时黄石工业企业普遍产能落后、排放高的一个缩影。面对工业污染对城市生活发展造成的巨大影响,黄石市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应该被提上很多责任企业的工作日程。
2011年,新冶钢决定关停淘汰东钢厂区的炼钢生产线。不过,像张全安这样在东钢厂区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员工当时并不理解,大家心里很忐忑,担心影响企业效益。
东钢厂区拥有土地总面积1500多亩,年产100多万吨钢铁,年创利税约2亿元。除了舍弃这一块蛋糕,新冶钢还面临2000多人的转移安置问题。为此,新冶钢公司也多次组织了员工座谈。当时张全安投了弃权票,他觉得心里没底。
2011年关停东钢厂炼钢系统后,新冶钢又逐步淘汰了东钢厂区的其他落后产能。2013年黄石市明确提出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。2015年新冶钢彻底关停了整个东钢厂区,如今厂区周边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。
除了环境的改善,新冶钢的产业发展也在往前走,他们把东钢厂区的原有人员集中到主要生产线,并设法尽快让老厂区员工适应新的岗位。
关停东钢厂的同时,新冶钢集中精力进行特钢的生产,并投入了上百亿资金做技术改造,力争提高产能降低排放。2015年引进新生产线,每年仍然还要投入数亿元进行技术改造。
新冶钢目前拥有特殊钢350万吨的产能,其高端特钢产品如今已经应用到航天科技等领域,产品远销海外。
保护好生态,其实也就为发展铺好了更长远的道路。东钢厂区的退城入园对于黄石市的整体规划更具有深厚的意义。黄石市将依托关停的钢厂、水泥厂等现存车间厂房等设备设施,保留工业遗址原汁原味的同时,建设成工业文化产业园,推动黄石进行城市转型。
(2018年8月12日晚中央电视台《焦点访谈》 栏目播出)
新闻视频链接:http://tv.cctv.com/2018/08/12/VIDEsOL0PAgKdwFtNrMH6Hpn180812.shtml